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建筑论文 >

浅析三清山“农家乐”发展建设

时间:2014-05-14 00:21 点击:
摘要本文分析了三清山风景区农家乐发展现状,指出了其起步晚规模

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三清山风景区农家乐发展现状,指出了其起步晚规模小、基础设施薄、尚未形成特色等问题,提出了在政府主导、政策扶持、科学规划、规范管理的基础上,通过一些措施的改进,突显品牌,着力打造农家乐旅游文化精品,以期营造富有三清山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模式。

 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三清山风景区规划建设

  中图分类号:F287.1

  随着三清山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,使三清山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,2012年接待境内外游客611.3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,完成财政收入3.2亿元。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,除了山上的自然风光让无数游人倾倒,同时山下的一些农家乐经营点却无法留住客人用餐、住宿、购物、休闲等,制约着三清山旅游业的整体发展。为此,加快发展乡村旅游,促进农民增收,是风景区规划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  1.三清山农家乐发展现状

  2005年三清山环山公路建成通车,风景区环山公路沿线一些村民通过自家房屋改建以农家乐形式经营,这些农家乐或依山而建、或临水而立,与环境融合,与自然协调,成为景区里的新靓点。其中大湾社区因其整体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荣获2008年“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。三清山农家乐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总体上还处在浅层次的粗放阶段,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滞后、基础设施薄弱,产品缺乏特色、品牌创建不优,规划建设无序、尚未形成规模等方面,极大制约了游客消费,滞缓了旅游收入增长。此外,在经营管理模式、经营环境与产品包装、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等方面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
  1.1思想观念陈旧、基础设施薄弱

  近几年,景区农家乐依托三清山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,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,但绝大多数经营者对农家乐的发展潜力认识不够,小农意识强烈,抱有“小进则满,小富则安”的传统观念,只讲受益,不愿投入,特别是基础设施简陋,社区内给排水管网敷设不到位,环境绿化美化不够,加之经营户的资金有限,严重制约了农家乐的发展壮大。

  1.2产品缺乏特色、品牌创建不优

 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,不少农家乐虽然经营多年,但是产品相对单一,仅仅以提供乡土特色风味餐、住宿、棋牌为主,起点不高,规模不大,没有深刻挖掘三清山的道教文化、红色文化、乡土文化、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,难以形成品牌特色。

  1.3规划建设无序、尚未形成规模

  农家乐发展建设仅依据村庄建设规划,目前还没有编制系统的农家乐发展区域性布局总体规划,对开展农家乐的村点进行景观资源评价、产业特色分析、规划布局和环境营造,来加以指导,存在无序发展的现象。

  2.如何发展三清山特色的农家乐旅游

  围绕发展农村旅游、促进农民增收,省、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有关文件,风景区党委、管委会坚持“共建共享”理念,充分注重富民与保景的关系,在不断加大旅游反哺力度的同时,无疑给发展三清山特色农家乐带来了广阔市场前景。

  2.1政府主导,政策扶持,打造服务规范富有活力的星级农家乐

  农家乐旅游涉及面广,带动性强,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,统筹发展。政府主导,政策扶持是保障。一是政府主导,政策扶持。在宏观层面,今年省委、省政府下发了《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》文件精神为快速推进农家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保障。二是规范管理,培训指导。市旅游局和质监局出台了《上饶市农家乐经营规范》、《上饶市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办法》,对农家乐经营活动、等级划分、综合评价进行了规范和指导。三是发展有序,自我提高。在乡、办层面需要成立农家乐发展指导小组,各行政村组织成立农家乐协会,建立协会章程,动态跟踪管理,促进各农家乐村(点)和规范经营、提高服务意识,打造服务规范富有活力的星级农家乐。
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